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5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2016年12月,在湖北省兴山县采集到1只食虫类标本。其体型较小(头体长75.00 mm),通体呈棕褐色,尾较长(82.00 mm),眼细小。头骨扁平,较为坚固,齿尖具有浅红棕色色斑。通过测定其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并结合缺齿鼩属6个物种的同源区序列,构建其系统发生关系,发现该标本与基因库中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序列聚为具较高支持度的一支。综合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证据,将该标本鉴定为霍氏缺齿鼩。此次发现是湖北省境内该物种的首次记录,也是其在我国云南省及越南分布区外的又一发现,拓展了对该物种在我国分布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52.
Topotype specimens of the Middle OrdovicianHyolithes acutus Eichwald, 1840, which is the type of the genus that lent its name to a family, order, class, and even phylum according to some, andH. latus Eichwald, 1860 allow that genus and those species to be firmly established on a sound, morphologic basis. In addition, preservation of the types ofHyolithes striatus Eichwald, 1860 is sufficiently good to warrant reassignment toDorsolinevitus Syssoiev, 1958. In contrast, the type ofH. insularis Eichwald, 1860 is incompletely preserved, and this species is not recognizable beyond the type material. The concept of the family Hyolithidae is revised to more closely conform to the morphology ofHyolithes, with authorship herein ascribed toSyssoiev (1958) rather than toNicholson (1872). The strati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se taxa suggests thatHyolithes as defined herein first appears in the Middle Ordovician, but extends into at least the Lower Devonian, as suggested by two species from the Barrandian region of the Czech Republic. Their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further re-enforces the notion of two distinct paleobiogeographic provinces based on hyoliths, a Mediterranean province and Baltic province, with almost no mixing of hyolith faunas during the Ordovician.   相似文献   
53.
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玉兵  杜凡  曹顺伟   《广西植物》2006,26(3):261-267
小黑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70科787属2195种。分析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热带性质的属有506属,占总属数的68.6%,温带性质的属有224属,占总属数的30.4%。热带性质的种890种,占总种数的40.9%,温带性质的种有1267种,占总种数的58.3%。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同时深受热带植物区系的影响。植物区系来源主要由东亚成分、热带亚洲成分(印度—马来西亚成分)、中国特有成分三部分融合而成。特有现象明显,有东亚特有科5科,中国特有属6属,中国特有种778种,占种总数的35.8%,而云南特有种有355种,占中国特有种的45.6%。保护区还拥有众多的珍稀濒危植物。  相似文献   
54.
瘦寄蝇属Leptothelaira Mesnil et Shima隶于长足寄蝇亚科Dexinae瘦寄蝇族Leptothelairini;其体细长,后足基节上部具1宽而闭合的骨化桥,翅R4 5脉基部背面具1根小鬃;已知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南部、日本、越南、尼泊尔和我国台湾.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广西龙胜华坪的瘦寄蝇属1新纪录种:东方瘦寄蝇L.orientalis Mesnil et Shima,1979和产自陕西太白山和山西沁源与方山的1新种:长茎瘦寄蝇L.longipennis sp.nov,新种与分布东洋区的南方瘦寄蝇L.meridionalis Mesnil et Shima近似,但单眼鬃弱于内顶鬃,腹部第4背板后1/4~1/5和第5背板完全黑,第5腹板基部圆,中央裂深且基部宽,侧尾叶端部较窄而尖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55.
后生动物胚胎化石研究对了解寒武纪大爆发中生命的个体及系统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陕南早寒武世灯影组宽川铺段发现大量磷酸盐化的球状化石标本,其中的一些为保存有十分精细的星状表饰的胚胎化石,目前发现至少3种具星状纹饰的胚胎化石:圆球状胚胎、具中央收缩带的球状胚胎和表面具“拉伸构造”的花生状胚胎,其中后者为新类型。研究表明,此新类型在演化序列上处于圆球状胚胎、具中央收缩带的球状胚胎发育阶段之后,是胚胎向成体演化的一个重要中间过渡环节,这一发现为研究早寒武世早期后生动物胚胎及个体发育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56.
早寒武世最早期梅树村期处于“寒武纪大爆发”序幕阶段。在这一时期,生物类群发生了大规模辐射演化及其身体构型的快速革新,形成与前寒武纪生物群明显不同的生物组合面貌。最近在陕南宽川铺地区早寒武世早期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了数十枚呈三维立体精美保存的磷酸盐化奇异星状生物化石标本,通过形态功能分析及与其共生的Punctatus的口盘类比表明,该奇异星状生物很可能属于腔肠动物Punctatus的口盘,星状体的中心为该生物的口部。而腔肠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真后生动物的开始,在生物起源演化历程上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本文报道的奇异星状生物可能代表了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早期演化类型,为研究真后生动物起源演化、功能进化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  相似文献   
57.
陕西镇巴早寒武世海绵骨针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采自陕西省镇巴县下寒武统西蒿坪段和水井沱组下部碳酸盐岩地层的海绵骨针化石进行了研究。三叶虫及小壳化石的生物地层学资料表明西蒿坪段和水井沱组下段属于筇竹寺阶。化石经室内醋酸浸泡处理后获得,骨针化石保存较好、类型多样,其中属于六射海绵纲的骨针3类,普通海绵纲的骨针6类,分类未定的骨针1类(Nabaviellasp.);并详细地对各类骨针化石进行了描述。虽然普通海绵骨针类型多样,但六射海绵的骨针丰度远高于普通海绵。简要地探讨了海绵骨针的保存方式,对比和分析了西蒿坪段和水井沱组海绵骨针化石组成的差异。结合同时代产自皖南荷塘组和云南澄江动物群中特异保存的海绵软躯体化石资料,认为虽然海绵动物起源于新元古代末期,但躯体海绵化石和骨针化石都显示海绵动物的大辐射事件发生在早寒武世筇竹寺期。  相似文献   
58.
晋陕宁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与农林牧业持续发展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陕宁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利用土地是其主要原因,生态修复与环境重建是该区生态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应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简称SD)和“反馈控制(Feedback control)理论建立了该区生态修复和环境重建的SD模型,它分为人口、农业、林业、牧业、农村经济、土壤侵蚀和生态环境6个模块,仿真时间1990~2080年,步长1a。经检验该SD模型的有效性为93.5%,可用于未来仿真预测。根据该区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农牧业发展现状,选择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3种典型模式——同步发展模式(A模式)、逐步调整模式(B模式)和现状发展模式(C模式)进行仿真研究,预测3种模式2000~2080年的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的发展动态以及农林牧业和生态环境演化趋势。仿真结果表明:土地利用与农、林、牧业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坡耕地和草场退化是制约农林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加速治理侵蚀,可促进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和农林牧业持续发展。同步发展模式(A模式)是该区生态修复和环境重建的3个仿真模式中的最优策略,它可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和生态一经济趋向良性循环,并提出该区生态修复与环境重建的对策措施。该SD模型结构合理,运行功能良好,能较真实的模拟具有多变量、非线性变量的复杂生态系统的动态行为,为生态修复研究提供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9.
Study on rugose coral fauna of the Sifengya Formation (early Telychian) and Daluzhai Formation (mid-late Telychian) in Daguan area, northeast Yunnan Province, China was carried out. Rugose coral fauna of the Sifengya Formation included 18 genera and 34 species, while Daluzhai Formation with nine genera, ten species. We described rugose coral fauna (12 genera, 19 species) including one new genus and five new species, i.e. Protoketophyllum daguanense gen. et sp. nov., Crassilasma huanggexiense sp. nov., Pseudophaulactis heae sp. nov., P. convolutus sp. nov., and Shensiphyllum minor sp. nov.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rugose coral fauna of Sifengya Formation and Daluzhai Formation were analyzed. Particularly, rugose coral fauna of the Sifengya Formation represent early Telychian rugosan fauna in the Upper Yangtze region and improve the sequences of early Silurian (Llandovery) rugose coral assemblages in Yangtze region. It is therefore very meaningful to further analyze radiation period of rugose coral fauna in such epoch.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2005, 44(2): 229–246 [译自: 古生物学报, 2005, 44(2): 229–246]  相似文献   
60.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开展植物标本数字化的标本馆,其标本数字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尝试的标本文字信息数字化的起步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本图像数字化和文字信息数字化规范阶段; 2004年以后的标本批量数字化与信息网络共享快速发展阶段; 2018年后的标本数字化信息维护与优化阶段。这一过程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植物标本数字化的发展历程。此外,近年来开始了发掘和利用江苏植物标本的数字化信息工作,包括建设江苏省级数字植物标本馆、开发江苏省维管植物标本时空分布可视化系统、开展标本采集-入库过程数字化等。今后,将不断深化标本数字化的工作,以期形成有NAS特色的数字化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